王菊生:临危受命,赴“大考”
作者:admin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3-11-15        点击率:        分享到:
语音播放:
王菊生:临危受命,赴“大考”英亚体育
本网记者李德芳 通讯员薛再兴欧日华
超级冰冻持续了半个多月,使资兴矿区6万名工人被困在冰雪中,矿井存亡危在旦夕英亚体育。资兴局机电公司总经理王菊生上任仅一个月,就赶上了这场难忘的“新年大考”。敏锐应对 主动出击 1月11日,资兴矿区位于山上的电力线路开始结冰。看到冰柱在网上一天比一天长得快,电杆一天比一天粗,线路明显下垂。在供电岗位工作了20年的王菊生对这种异常保持警惕:不好,一场硬仗就要打了!随后,他毫不犹豫地启动了防冻融冰机制,汇集了机电公司的全部力量,成立了防冻融冰总部,设立了线路检查、融冰、应急维修、负荷调度和后勤支持五个小组,确定了确保线路安全是第一要务的抗冰目的。1月16日至25日的10个晚上,王菊生带领公司全体员工逐步有序实施冰融化计划,处理线路故障。当时,尽管冻结仍在继续,但它仍然确保了矿区大部分线路的顺利运行。 然而,气候继续恶化,冰冻来势汹汹。三都至宝源、祥和供电中心配电室至主控楼的供电线路仍有两条断线倒杆,随后连锁反应导致12根电杆倒塌。为防止长期停电影响矿山排水,王菊生及时向领导汇报,果断决定从煤矸石电厂铺设临时电缆,从宝源公司和局机电公司调动230多人,携手拖,当天恢复1000米长的应急主要供应线路,保证宝源公司、祥和公司的地下排水英亚体育。 在整个抗冰保电过程中,王菊生坚持将恢复供电放在第一位的原则,采用10根电缆临时铺设,总长度超过5公里。按照抗灾、救灾、减灾并行的思路,他抓住了当前和灾后的永久措施,临时处理,寻求“紧急”和“稳定”的最佳组合。并肩作战 废寝忘食 有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。王菊生日夜抗冰20多个小时,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出现在救援现场;每天开会协调3个小时,平均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。1月27日,在抢险现场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王菊生,放心不下山南二线,那里山高风大,最容易结冰。他在配电室和大家一起努力思考融冰方案,打算在没有大型融冰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电融冰,但是电压低,开始担心融冰效果不理想。大家商量延长融冰时间,试着整夜融冰。王菊生守在配电室指挥,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,他跑到南二线看,这种方法真的很有效,网上的冰实际上已经全化了。他已经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。 资兴局机电公司负责三都矿区5对矿山和6万居民的输电、供电管理、线路维护和矿山设备管理,管辖97.76公里高压供电线路28条,低压供电线路20多公里,供电设备设施数百条。如此繁重的工作量,只有10多名外部电工。除夕夜,为了确保矿区绝大多数员工在同一天通电通水,王菊生和救援队员从早上到下午4点来到招待所吃盒饭。看着这支疲惫的队伍,王菊生以为5公里外的宇字社区有1000多户人家还没有通电,就带着队伍来到宇字社区。然而,在三个变电台区域中,一个变压器被盗,一个电缆被切断,一个电杆倒在一个电台区域。王菊生一句话也没说就干了,其他工作人员都上杆拖线。直到晚上9点多,他们才在局招待所吃了一顿简单的“年饭”,第二天又出现在玉字抢修现场。攻克堡垒 通向坦途 在这场冰灾中,资兴局机电公司不仅承担了100多公里自供线路的抢修维护,还保证了郴州电力局管辖的30公里35KV供电线路的安全。王菊生和他的同事在技术力量、设备和处理经验方面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。秀水、团三、唐周、周三等地方电力部门管理的35KV线路长达30多公里。大部分都在山区和无路可走的田园荒野里。王菊生带领抢修人员奔向事故点,克服困难。 唐周35KV线周源山1号唐楼双杆尾部折断2米多,倾斜严重,随时可能倒置英亚体育。三都矿区四对矿山面临全淹的危险。与同事们商量,王菊生在旁边加了三根木杆,通过木杆上人接线,终于成功了。煤矸石电厂110KV并网线路5号杆倒塌,6条线路压在唯一通向矿区供电的35KV团三线上。如果不处理,三都矿区将无法供电,但只要处理有点粗心,接近的6号杆塔可能会被线路拉下,事故将进一步扩大。除了得失之外,王菊生果断决定用线路的两根钢绞避雷线防止倒杆保护,切断三根电源线和一根光缆,最终解决了问题。 抗冰抢险期间,由于人力短缺,险情四起,王菊生一天最多接了200多个电话,跑了20多个现场。
.gif)